中国台北,2013年
功能: 服务中心(黎明阁) - 接待处, 仪式厅, 报告厅, 酒店, 生命教育馆及美术馆, 餐厅, 休息室, 骨灰瓮放置区, 零售/凯旋殿与露天剧场 - 大小型活动空间, 骨灰瓮放置区
业主: 金宝山集团(中国台湾)
阶段: 施工
金宝山墓园距台北40分钟车程的一处宏伟观海场址, 该方案为一个新的抵达大厅, 用于服务园区内1万个现存墓地和额外可存放15万个骨灰瓮的新大殿。服务中心将配置有21间客房的酒店, 餐厅, 仪式厅, 礼堂和两个小型博物馆。全新观海大殿在法会节日可容纳千名访客和50位举办仪式的主持僧侣, 相邻的露天剧场可供5000人坐席; 所有宗教——佛教, 基督教等——在这个墓园中都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与理解。
为找寻该场址的神圣空间而研究超过了30个方案后, 相交错圆形的水彩绘图通过圆的固有通性与运行形态逐渐形成嵌入球体的概念。模型研究产生令人惊异的重叠视角, 创造了无限的空间能量; 相互交错球体的几何结构可追朔回象征主义丰富的古老历史。博罗梅安环出现于佛教艺术, 维京符石和几千年前的罗马马赛克中; 基督徒用这个符号描绘或代表“三位一体”; 博罗梅安环也代表宇宙的业力法则和生命互联性。在《易经》中以方为地, 以圆示天; 相交球体空间嵌在表面覆盖浅水层的矩形平面将海地平线汇入构图中。
水池下方光伏电池将为两座建筑提供60%的电力, 并通过水的降温性提高20%发电效能。自然光线透过内嵌球体的开口引入建筑内部, 占据多半建筑立面的骨灰瓮搁置架将以径向, 循环, 正交等不同形式分布。观海阁的建造用材为白色混泥土和黑色花岗岩楼板, 桧木被用于门和隔墙上; 仪式区则采用透明的雪花石膏和金箔材料; 拥有21间客房及餐厅的服务中心将呈球状递减贯穿嵌于四个楼层之间。
− 水下光伏电池为两座建筑提供60%的电力
− 通过水冷却使光伏效率提高20%
− 雨水收集和回收利用
− 使用冷却重力墙和楼板的被动式空间冷却
− 置换式通风系统
− 风力发电
− 自然采光
architect
- Steven Holl Architects
Steven Holl (design architect, principal)
Roberto Bannura (partner in charge)
Noah Yaffe (partner, project advisor)
Wenying Sun, Tsung Yen Hsieh, Xi Chen, Yu-Ju Lin, Peter Chang (project architect)
Michael Rusch, Bell Ying Yi Cai, Seo Hee Lee, Yun Shi, Yan Zhang, Arseni Timofejev, Qiyue Hu, Shenpei Ha, Justin Bouttell, Luna Chen, George Grieve, Anke Kunzmann, Lydia Liu, Yu-chun Lin, Yun Pu, Michele Verdi, Susan Wang, Shih-Huseh Wang, Chuojie Xian, Yuanchu Yi, Xu Zhang, Zhu Zhu (project team)
local architect
- Chou Chienping Architects
- Tashee Architects
local structural engineer
- TH TSAI and Associates
structural engineer
- Guy Nordenson & Associates
mechanical engineer
- Heng Kai Inc
climate engineers
- Transsolar
Lighting Designer
- L’Observatoire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