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2010年
在太子港外建设离网自给自足的密集型生态新村项目。
场地
在太子港地震后的项目清理已陷入政治争论泥潭, 与其在那里建设不如利用灾后回收的混凝土, 加快在外建设新的住房定居点。
水系统
仅为太子港40%地区供水的系统不仅匮乏且已损坏。在海边为每一个集合村落安装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 从新村庄上坡的新水库通过风力发电供水。这项技术现可操作。同样地, 自然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将服务于200人的密集型社区。中水和雨水被回收用于花园灌溉。
电力
在所有新建的两层四合院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以满足照明需求, 同时能作为太阳能灶台使用。
建筑
密集的庭院式住宅社区用再生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建造, 能有效抵御飓风和九级地震。这些房屋可由当地劳动力建造, 室内与室外的颜色由海地居民自己涂刷。这些步行区之间种有果树和自然植被,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景观。每个社区的内街设有商店, 公立学校, 小教堂和娱乐场所。每个社区约有70个120平方米的单元, 平均人口200人。
学校
8000所学校被毁, 大学被毁, 因此, 建设教育场所是解决海地50%的18岁以下人口的首要任务。在新型社区旁利用类似的独立离线型基础设施, 建造一个由各类教育组成的新校园。